IO-Link(IEC61131-9)是一種開放的標準串行通信協議,允許從支持IO-Link并連接到主站的傳感器和執行器進行數據雙向交換。IO-Link主站可以通過各種網絡、現場總線或背板總線傳輸這些數據,使數據可以通過工業信息系統(PLC、HMI等)立即采取行動或進行長期分析。
與傳統傳感器方案相比,IO-Link技術具有標準化并減少布線、提高數據可用性、遠程配置和監控、快速更換設備和高級診斷等優勢,這些優勢有助于客戶整體降低成本、提高流程效率并提升設備可用性。下面讓小編帶大家多維度了解一下IO-Link技術。
IO-Link基礎
傳統開關量和模擬量傳感器憑借電路簡單(如下圖)、成本經濟、安裝調試快速簡便等優勢,成為現今使用最廣泛的傳感器之一。
但面對日益復雜的設備類型帶來的接線冗雜和空間堆積,以及更精細的設備控制要求傳感器級的反饋,傳統傳感器由于其連接方式多樣、反饋信息較單一等特性,已不能滿足前述應用場景。傳統傳感器在智能化工廠控制需求中存在以下不足:
傳感器數據大多只能單向通訊
大部分傳感器無法反饋自身故障或健康狀態信息
傳感器設置和調整需要技術人員在客戶現場操作
無法批量自定義傳感器設置
無法組網遠程監控傳感器運行
而作為智能化傳感器技術,IO-Link的出現,幫助使用者解決了以上難題,并為自動化控制提供了更多的拓展和附加值。IO-Link技術優勢主要體現為這樣幾點:
統一接線,IO-Link定義了統一的插接標準,降低了不同類型I/O模塊帶來的成本問題和,不同連接方式造成的接線耗時
豐富數據,IO-Link設備實時循環刷新過程數據、信號質量、設備狀態、廠家信息等,而非單一測量值
精確傳輸,IO-Link設備數據通過數字化傳輸到主站,減小了電磁干擾
設備異常報警,傳感器會發送設備運行事件信息,例如傳感器是否斷線、傳感器鏡頭是否積灰
快速替換,IO-Link使用標準M5/M8/M12快接頭連接方式,無需擔心因連接方式選擇錯誤帶來的接線麻煩。同時IO-Link主站可儲存傳感器設置,當更換新傳感器后,可快速導入原設置,而無需重新手動調整傳感器
身份識別,每個IO-Link設備的IODD(IO設備描述)文件儲存了設備的生產廠商、設備ID、產品型號、產品參數等信息,方便快速區分和判斷設備類型
預測維護,IO-Link設備提供自身運行的健康狀態信息,IO-Link主站藉此跟蹤設備的更換周期,以進行預防性維護
在工廠自動化功能網絡中,IO-Link通訊位于執行層(包括各類傳感器和執行器)和現場層之間,負責設備和主站間的信息交換,同時,IO-Link主站作為執行層和現場控制層實現信息傳輸的網關,真正實現了將IO-Link設備接入現場總線/工業互聯網,進行傳感器級的網絡管理和控制。
IO-Link通訊
IO-Link技術要點
IO-Link對線纜沒有額外要求,因此不是現場總線,而是基于先前傳感器和執行器連接技術的進一步發展
IO-Link基于國際標準IEC 61131-9, 是第一個建立傳感器和執行器通信的全球標準化I/O技術
IO-Link可以集成到幾乎所有現場總線中,具有長期可靠性,為制造商和用戶提高很高的投資保護
IO-Link使用M12,M8等插頭和標準3線或5線傳感器非屏蔽線纜,取消了開關量、模擬量輸入輸出、RS232等專有接口
IO-Link提供4.8 kbaud, 38.4 kbaud 和 230.4 kbaud通訊速率
除了簡化接口和布線外,IO-Link還集成參數配置和診斷功通道,可以獲取傳感器/執行器額外的數據
IO-Link發展歷程
IO-Link公司社區(www.io-link.com)于2008年由41家傳感器和執行器制造商建立,截至2022年,IO-Link社區已有超過350家成員,包括硬件和軟件供應商邦納作為IO-Link社區成員之一,提供包括光電、激光測距傳感器、指示燈、協議轉換器等IO-Link產品,助力傳統傳感器向智能傳感器轉變,從而實現工業4.0的重構制造理念。
截至2020年,IO-Link節點數量增加至2100萬個,相較于2019年增加了31%. IO-Link在工業控制領域已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的廣泛應用場景。
IO-Link系統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:
IO-Link主站
IO-Link設備
非屏蔽3 – 5芯片標準線纜
IO-Link參數配置工具
其他附件(如集線器)
IO-Link主站&設備
其中,IO-Link主站作為底層設備通往上級控制器的網關,也被稱為總線/IO-Link網關,它在PLC和IO-Link設備間傳遞數據,通常是一種分布式I/O模塊。IO-Link主站通過總線與PLC進行數據交換。由于具有現場總線中立性的特點,它允許將IO-Link功能連接到幾乎所有的現場總線上。可以通過IO-Link集線器這樣的設備擴展IO-Link設備連接數量,集線器只能連接到IO-Link主站上。
每個IO-Link設備都要連接到IO-Link主站的一個通道上,因此,IO-Link是點對點的通信協議,而不是總線協議。IO-Link設備分為傳感器和執行器,前者通常是4針M8或M12接口,后者通常是5針M12接口。IO-Link設備針腳定義如下:
針腳1:24 V電源正極
針腳3:0 V
針腳4:IO-Link通訊或標準IO輸出(SIO)
在SIO模式下,IO-Link設備通過0 V或24 V向主站發送開啟或關閉信號,在IO-Link模式下,設備和主站間通訊是雙向的,采用三種通訊速率之一。C/Q 線上使用不歸零 (NRZ) 的24 V脈沖進行通信,其中邏輯 0 是 C/Q 和 L- 之間的 24 V,邏輯 1 是C/Q和L-之間為0 V。在 IO-Link 模式下,引腳 2 可以在 DI 模式下作為數字輸入,或在 DO 模式下作為數字輸出,或未連接(NC)。
IO-Link主站和設備快插頭/線纜規格由IEC 61131-9定義。主站和設備快插頭類型分為A類和B類。A類快接頭為4線配置,在支持3線系統(L+, L-, C/Q)的同時,第4根線可作為附加信號線(DI或DO)。B類快接頭為5線配置,第5根線可為需要額外電源的設備供電。
IO-Link主站供電電壓20 ~ 30 V,IO-Link設備供電電壓18 ~ 30 V,上升的IO-Link信號高于13 V時,被稱為高電平,下降的IO-Link信號低于8 V時,被稱為低電平。
IO-Link設備作為點對點鏈路連接到主站上的端口,它沒有網關功能。而IO-Link主站本質是一個網關,負責建立IO-Link設備同現場總線間的通訊,從而使IO-Link設備成為現場總線I/O節點,可以從控制器下載參數以設置(或重新設置)設備,免去了技術人員在車間進行初始設置,并且節省了現場設備配置時間。IO-Link輸出可按需配置(如PNP, NPN或在運行過程中更改的推挽輸出),減少了所需要的傳感器類型。
IO-Link數據通訊是循環或非循環的,循環通訊發生在正常操作期間,如主站向傳感器請求數據。非循環數據是按需提供的包含:
配置或維護信息
觸發的事件,包含通知、警告和錯誤
大型數據結構的服務數據
用于直接讀取設備參數的頁面數據
IO-Link數據交換基于主從式,IO-Link主站發送請求,設備需要應答。IO-Link消息稱為M序列,它是長度在1到66個UART字之間的幀。消息種類可以包含:
過程數據
服務數據
系統管理命令/請求
IO-Link通訊使用11位UART(通用異步收發器)幀,即1個起始位 + 8個數據位 + 1個奇偶校驗位 + 1個停止位。持續時間由傳輸速率決定。主站發起通訊后,設備必須在tA < 11位間隔內應答。
當主站首次與設備通訊或需要配置時,主站會發送1個喚醒請求,喚醒周期通常為80 us(最小值75 us,最大值85 us)。主站提供(或吸收)電流以生成喚醒脈沖,如果線路為低電平,主站將提供電流以將其拉高,反之亦然,喚醒請求通過至少500 mA的電流脈沖將C/Q線短接80 us,設備必須在500 us(TREN)內準備好進行通訊,IO-Link設備通過電路上電壓變化來檢測喚醒脈沖。收到喚醒請求后,IO-Link設備必須將自身配置為接收模式,該過程必須在500 us內完成。
一旦主站向設備發送了喚醒請求,主站就會通過建立通信數據來了解更多信息,主站以COM3, COM2和COM1通訊速率(從最快到最慢)發送多條信息,并在每次發送后等待設備響應。所有IO-Link設備必須支持COM1, COM2, COM3數據速率中的一種,設備將以額定數據速率響應,響應后即可開始通訊。主站最多可以重試喚醒脈沖兩次,如果兩次喚醒失敗,設備必須將C/Q線設置為SIO模式。
所有IO-Link都必須有相應的IO-Link設備描述(IO Device Description,簡稱IODD),IO-Link主站通過IODD識別、配置并解釋設備的數據。IODD是XML文件,由獨立于IEC 61131-9的一份文件來概述。IODD包含:
建立通訊的所有必要屬性
設備參數
設備標識
過程和診斷信息
設備圖像和制造商標志
完整的IO-Link解決方案,可幫助客戶降低成本、提高流程效率、增強機器可用性。
*部分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。